9月17日,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暨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在广西南宁开幕,3200余家中外企业参展,展览总规模近16万平方米,集中展示中国与东盟开放合作的新成果。
中远海运集团组织中远海运集运、中远海运能源、中远海运港口、中远海运物流供应链、海南港航以“构多元通道 启海丝新篇”为主题联合参展,重点展示了中远海运聚焦“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模式,构建“航运+港口+物流”一体化服务体系,在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服务中西部内外双循环方面的主要成果和最新实践。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航运+港口+物流 持续提升“西”引力
据中远海运展位负责人介绍,截至2025年7月,集运双品牌在北部湾港开设12组集装箱航线,包含5组外贸航线、7组内贸航线,同时在广西地区开展散货、能源、件杂货运输服务。近年来,中远海运以北部湾港、洋浦港为双枢纽港,持续加大运力投入和航线布局,构建干支联动、服务双循环的物流通道网络体系。中远海运是两港航线密度覆盖最广的航运企业。
此外,中远海运积极推动与广西、重庆、四川、贵州、湖南、云南等沿线省区市战略合作,推动设立一系列合资平台,畅通内外贸、水铁公联运体系。
据介绍,中远海运围绕西部陆海新通道开通海铁联运线路127条,持续完善海铁联运服务体系。积极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与长江黄金水道、中欧班列等战略通道互联互通。积极推动海铁联运规则衔接及“一单制”“一箱制”推广应用,推出海铁通-西部陆海新通道系列数字化供应链产品,向客户提供效率高、成本低、韧性强的全链服务。
在东博会上,中远海运集运重点展示了以西部陆海新通道为核心的集装箱多式联运网络,助力“中国制造”出海与东盟产品引进,一条“榴莲快航”全链条互动体验告诉观众,如何实现“东南亚水果自由”;基于AI、IoT和区块链的一系列智慧应用——包括智能调箱、拖车智能调度、冷链实时监控、电子提单等服务产品,全面体现了在打通物流与信息流、提升供应链可视性与可控性方面的突破;中远海运集运推出的Hi-ECO绿色运输解决方案,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碳减排可信追溯,为全球客户提供低碳、可持续的供应链新选择。
中远海运港口重点展示了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门户港方面的主要成果和服务。在广西,中远海运港口投资运营广西北部湾国际集装箱码头及防城港赤沙码头,其中,广西北部湾国际集装箱码头年设计吞吐能力为520万TEU,开行集装箱航线76条,外贸航线基本实现东南亚及东北亚主要港口的全覆盖;防城港赤沙码头是目前广西最大的自动化干散货码头,项目一期建设2个20万吨级泊位,设计通过能力约1,960万吨/年。在新加坡,中远海运港口投资运营中远新港码头,经营5个大型集装箱专用泊位,挂靠航线共计59条,其中亚洲区间支线达到32条。
中远海运港口智慧港口沙盘和智慧港口互动模拟器的组合出现,让现场的来宾和观众直观了解了智慧码头的全景和操作流程,也能亲自操作模拟器,来体验操作自动化码头装卸设备。
海南港航重点展示了围绕打造洋浦国际枢纽港的建设成果。目前,洋浦港至钦州港已开通12条集装箱航线,实现天天班常态化运营,并结合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成功构建“西南内陆—钦州港—洋浦港—全球”双向高效物流通道。海南港航物流公司投资建设的洋浦国际智慧供应链中心作为洋浦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的核心组成部分,服务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充分发挥与洋浦国际枢纽港的协同联动作用,为本地货物及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物资的集散与流通提供坚实支撑。
中远海运物流供应链带来了面向东南亚地区的最新服务和实践成果:积极参与越南富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柬埔寨奥多棉芷省电厂项目、越南平大海上风电项目、越南金瓯350MW海上风电项目、柬埔寨维玛康和额勒赛水电站项目、柬埔寨西港2x350MW燃煤电站项目等多个电力能源建设项目建设,助力国内电力技术出海的同时,推动东南亚电力发展和绿色转型;畅通民生物资供应渠道,通过冷链运输为国内市场提供来自东南亚的椰青、椰子水和巴沙鱼等特色产品,服务宝洁项目的供应链网络涵括中国和东南亚;为跨境贸易提供物流和数据服务双轨支撑,打通中老泰铁路,以“远海通”全球智能关务服务提供国内外线上可视化清关信息查询服务,便利跨境关务体验,为国内与东南亚间的电子商务发展赋能;建设中西部地区物流枢纽,围绕战略通道加快资源配置,建成成都国际铁路港多式联运基地、重庆果园港综合物流基地、中远海运重庆空港物流、临沧成品油集散储运基地,初步形成以成渝为核心的覆盖中西部地区“6省1市”网络资源布局。
中远海运能源重点推介了位于大连西中岛的“化工及新能源仓储物流园”旗舰项目,为航运业低碳转型提供坚实支撑。项目投资覆盖陆运、港口、仓储、海运全链条,计划于2026-2027年分期建成,形成一体化服务能力。项目全部投产后,年周转能力将超400万吨,可高效满足包括新加坡等东盟国家在内的市场对绿色甲醇、绿氨等关键低碳燃料的物流需求。项目港口端依托国家级石化基地,计划2025年建成运营一座1万吨级化学品码头和一座1万吨级液化烃码头。仓储端临港物流园一期工程年内启动,首期将建设包括液氨、甲醇储罐在内的6.4万立方米罐容。项目创新实现绿色储罐碳足迹独立核算,并构建“铁路+公路+港口”的零碳物流通道。
【纠错】 【责任编辑:申钉钉】-
新华全媒头条丨金秋里,听历史的声息拂过耳畔
- 新华全媒+丨人工智能+,从“点”上开花到“链”上结果
- 财经慧说丨中国企业500强!大市场培育大企业
- 文化新观察丨“人民必胜”美术展中的丹青史诗与时代回响
- 港澳连线丨新一份施政报告振奋香港社会各界
- 科学与健康丨机器人成“康复助手”?先学好周期运动
- 追光丨最后17个冬奥花滑单项席位将花落谁家?
-
见证跨太平洋友谊的“兔八哥”
-
章贡台前听涛声